惊蛰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三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时节已经进入仲春,是桃花红、李花白、鸟儿高飞的时节。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调养。此时养生的基础是保持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如春日一样明朗畅快,富有生机。 留神“倒春寒”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 此节气冷暖变幻无常,惊蛰过后会出现“倒春寒”,因此此时“春捂”还很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感冒不只是在寒冷时才容易染上,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也容易感冒,所以要留神“倒春寒”。 重视居室绿化 家庭居室绿化是惊蛰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静谧、芬芳,优美的绿色环境,可使人的心情舒畅,同时,绿色植物可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净化空气,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利。天气多变的惊蛰时节最容易引起人们情绪的波动,用植物来调节情绪、改变坏心情非常重要。 房事调摄注意合时有度 一要合时,也就是说房事要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时令特点,合乎自然和人体阴阳之气的运动规律。如《养性延命录》中记载:“春三日一施精,夏及秋一月再施精,冬常闭精勿施。夫天道,冬藏其阳,人能法之,故得长生。冬一施,当春百。” 二要有度,即房事要有节制。 惊蛰运动——放风筝 惊蛰时节春风拂面,阳光和煦,此时适宜户外活动。工作繁忙的年轻人在双休日时可以开车去较大的广场或开阔的郊区放风筝,不仅释放压力,还能锻炼身体。 放风筝还是老年人健身的一种极好方式,既能晒晒太阳,又能呼吸新鲜空气,使血液循环加快,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自然有利于健康。 放风筝时需要放线收线,前顾后仰,时跑时行,时缓时急,张弛相间,有动有静,手、脑、眼三者协调并用,人的机体各部位也都在不停地运动,这些都能使身体的相关部位得到充分的舒展。 放风筝也有利于健脑益智,风筝在高空随风飘忽,上下翻飞,左右摇曳。为使风筝保持稳定,大脑必须反应敏捷,正确判断,及时调整。放风筝运动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因而深受脑力劳动者及老年人的推崇。 以上就是惊蛰养生需要注意的几点,希望大家在这个时间做好自身的养护,为自己一年的健康创造一个好的开局。 |
企业邮箱|上海鼎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30003号-1|瑞宁网
GMT+8, 2025-8-5 21:27 , Processed in 0.0319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