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在春季是人们尤为注重的一个节日,这不仅仅与悼念故人、扫墓上香的习俗有关,更是因为清明是春季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在清明时节最应该注重的就是滋养肝肾。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赶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是怎么说的吧! 清明节的习俗 寒食节后是清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清明的含义是气候温和、草木萌发、杏桃花开,大地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清明在农业生产中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清明谷雨两相连,浸地耕田莫迟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在城市,也有“清明造林,莫过清明”之说。 清明还有许多民俗,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家家要吃冷饭,以纪念晋代贤臣介子推。清明节门前插柳,有迎接燕子归来之意。此外,荡秋千、蹴球(最早的足球运动)、踏青(春游)、放风筝、植树等都与环境卫生、预防疾病、身体健康有关。有的地方还会用艾叶和着面粉,做成“青团”味道好吃,还能驱寒除湿。 清明时节雨纷纷,不过这个清明节似乎没有下雨。气温回升,不再会有寒流出现。但是这个时节,肝气主令。肝属木,木生火,肝气有余,会使木复生火,而火为心所主,所以此时会出现心火旺盛。心火旺盛会导致血压升高,对此应高度重视。血压持续升高会引起心、脑、肾等脏腑组织的损伤,出现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肝气有余,还会伤害肺金。肺金受伤,会出现呼吸系统疾患。所以清明时节多见呼吸系统过敏症状,如鼻痒、咽痒、咳嗽、打喷嚏,甚至耳道、眼睛也会有瘙痒感。 怎样才不肝火旺盛呢?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受到人的情绪影响,如善怒、好发脾气的人,肝火易旺盛。就是平时脾气好的人,到了这个季节,也会容易烦躁,爱发脾气。所以调节情绪,不过喜、不过怒,是保持肝气平和、防止肝火旺盛的前提。另外,中医常常用滋阴补肾的方药来抑制肝火的旺盛,这种方法叫“滋水涵木”法。“滋水”就是补益肾阴,“涵木”就是涵养肝木,不使肝气、肝阳过盛,保持其阴阳之平衡。 中成药的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大补阴丸等都是滋阴补肾的良药。肝火旺盛的人,自立春前的大寒之日起就应开始服用地黄丸,以使肾水充足。这样到了清明节前后,“肝火”的暴躁之性就会减少许多,这对高血压、高血脂的人是一种“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良策。 饮食方面,有许多滋养肝肾之阴的食物,如银耳、黑木耳、奶类、蛋类、豆类、蔬菜、水果,以及药食两用的黑芝麻、大枣、桑椹、胡桃仁、蜂蜜、花生、山药、百合、鲤鱼、团鱼、乌龟肉等。少食过咸、过辣、过腻的食物。上班族喝一些菊花茶、枸杞茶、乌龙茶、生地茶、金银花茶、罗汉果茶等,可以起到滋肝肾、清头目、泄肝火的作用。 还有一类人平时脾胃就不太好,肝火一上来,肝气犯脾,就更加没有食欲,不想吃饭了,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吃点甜食,泡一杯花茶,可以疏肝理气,愉悦心情。 |
企业邮箱|上海鼎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30003号-1|瑞宁网
GMT+8, 2025-8-5 19:14 , Processed in 0.0261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