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宁网—大道至简 见证传奇

人在草木间

2016-11-5 14:53| 发布者: monkeypro| 查看: 1407| 评论: 0

摘要: “人在草木间”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一句秘语,谜底是一个“茶”字。“茶”,破解开来是由人、草、木三个字所组成,看上去形象的勾画出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生存繁衍状态。然而,一个小小的“茶”字,其中的深刻含义从 ...

“人在草木间”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一句秘语,谜底是一个“茶”字。

“茶”,破解开来是由人、草、木三个字所组成,看上去形象的勾画出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生存繁衍状态。然而,一个小小的“茶”字,其中的深刻含义从古至今经历数千年的咂品之后仍然是难解其中味,也就顺带出了世间“茶禅一味”的感叹。

茶,是如何走进人间?或者说,人是什么时候食茶的呢?答案总是飘忽不定。权威点儿的说法,是20世纪70年代一支石油勘探队在中国杭州湾一带意外地发现了河姆渡古人类生存遗址,发掘出茅棚、独木舟、划桨、陶器,陶器中盛有稻谷,甚至还存有满满一罐的碎树叶,后经科学检测,这些树叶居然是人们现在还在饮用的茶叶。算起来,河姆渡遗址距今已有7000年,因此说早在7000年前这些特殊的树叶已经为人类所食用。再大胆一点设想,在7000年前的未知年代,8000年甚至更为久远人类已经在享受柴米油盐酱醋茶。



云南千家寨古茶树

那么,最初人们是怎样吃茶的呢?

《神农本草经》内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以荼而解之。” 荼,是早期人类对茶的称呼,当时人类并不知茶为何物,对茶的称呼五花八门,如“荼”、“槚”等等,足见对于茶的探索也经历过一个漫长曲折的“试吃”过程。神农,即历史上称之为炎帝的开拓者,为了让本族人摆脱食肉而肉类又渐渐匮乏的困境,他以身“试吃”,开始摸索以植物代替肉类果腹的途径,才有了今日食五谷的饮食结构。“七十二毒”应该是一个概念数字,表示很多的意思。结论是,古时吃茶并非今天的饮茶活动内涵,而是用于得茶解毒,是当做药品来服用的。从年代排序推断,当时距今已有5000年,可以想见那时人们用瓦罐煎茶服用的情景,苦涩的茶汤是奴隶氏族必不可少的医疗保健之神明。


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唐代茶具

关于茶是药饮,后来的《本草纲目》中李时珍也有明确点评:“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通俗地理解,便是茶能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清痰。润肺胃,明目解瘟,有着独特的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功效。

很可惜今人在不断地为饮茶传统注入新文化内容时渐渐一叶障目,抛弃祖训,只图快活,忘记痛苦。

好在华夏地大物博,高人层出。网络曾有报道河南漯河有一位中原人士后代姓丁名富妮,老太太107岁接受记者访问时被问到:咋能活得这么长久?健康的秘诀又何在?老人一语道破天机。答道,玄妙就在每日吃茶,终生不断,春吃花茶,夏吃绿茶,秋吃青茶,冬吃红茶。各色茶叶,营养不同,功能各异。花茶伺春,可以散发冬季淤积体内的风寒,促发内在阳气萌还;绿茶伺夏,味性苦凉,可以消暑去焱,止渴解毒;青茶属半发酵,不温不火,秋季进饮益于除祛夏之余热,积蓄津液,准备越冬;红茶味甘性,温含丰富蛋白质,寒冷的冬天能补身体,助消化,养心利血,可谓饮食之百搭,盖世无双“中国红”。

乡野老妪,只言片语,耐人寻味,恰恰与沙鸥先生保健之道不谋而合:茗行天下,大道至简。


编者按:

炎炎酷暑,一直关爱《瑞宁趋势健康》的崔京生先生在看到我们的《茗行天下》后,欣然为《茗行天下》板块写了该篇文章,至为感动。每次保健结束,会所的小客厅中,京生兄总会和我沏一壶茶,袅袅茶香中,总有聊不完的话题。这其中就有对茶的感悟。

陆羽,行万里路,品千家茶,留下了时代巨著《茶经》,对茶及茶文化的形成影响至今。《茗行天下》板块将从品茶的角度为每一个渴望真正健康的人,提供一些来自民间而又山风扑面的品茶心得。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做有良心的综合保健方案提供商,
亦是瑞宁趋势健康(www.ruining.cn)的道德底线。

趋势健康文章完全原创,谢绝盗版!

特别声明:
《灸行天下》、《健行天下》《食行天下》《茗行天下》品牌为
上海鼎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企业邮箱|上海鼎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30003号-1|瑞宁网

GMT+8, 2025-5-4 00:14 , Processed in 0.028597 second(s), 18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