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端午节期间还要对孩子用草药洗澡,此种习俗已经流传几千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流行?难道仅仅是文化符号吗?这绝不是简单的文化符号,实际上包含有祖宗累积的生存健康智慧。夏季,天气开始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在南方常见的端午习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墻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 在一年各种节气中,只有端午节是采用大量药物进行预防治疗疾病的节日,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发扬光大。 端午节主要采用的药物有:艾蒿、菖蒲、蒲黄、朱砂、雄黄、香药等药物,本文就根据常用的这些药物做一些解读。 艾蒿,主要是有以下用途:第一是悬挂,主要用于起到辟邪的作用,第二、利用艾蒿的气味驱散蚊虫,第三、在农村悬挂艾蒿于屋檐下,新鲜艾蒿起到自然风化作用,第四,采用艾叶煮水洗澡,可以有效治疗皮肤病。 菖蒲,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时珍曰∶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又《吕氏春秋》云∶冬至后五十七日,菖 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于是始耕。则菖蒲、昌阳又取此义也。《典术》云∶尧时天降精 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 蒲 黄:辛,温,无毒。权曰∶苦、辛,平。 之才曰∶秦皮、秦艽为之使。恶地胆、麻黄。 大明曰∶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主要功效: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用于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菖蒲其花、茎香味浓郁,具有开窍、祛痰、散风的功效,可祛疫益智、强身健体。历代中医典籍均把菖蒲根茎作为益智宽胸、聪耳明目、祛湿解毒之药。 蒲黄酒: 蒲黄 小豆 大豆各9克 上三味,以酒适量煎,分三次服。 活血利水。 脾虚水停,遍身水肿或暴肿。 蒲黄: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孕妇慎服。在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经量减少,经闭现象其主要药物用的就是蒲黄,关于蒲黄的运用,关中孟家尤其擅长使用,在临床中笔者也经常使用: 案 例 吴某某,女,36岁,职员,2012年5月,例假严重滞后,黄褐斑严重,经量少且黑。患者家庭遇到事情,经济困难,遂根据患者具体经济情况,采用最简处理方案。 配方:蒲黄15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桑叶10克。水煎代茶饮,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三个例假周期。患者看到这个药方目瞪口呆,感觉没有信心,笔者建议先服用一个例假周期再说,如果有效就再继续,患者无奈照做。 第一个例假周期33天,例假量较以前明显增加,血液大量黑色。脸上黄褐斑显著减少,例假期间胸部胀痛明显减轻;第二个例假周期,28天,例假量恢复正常,经血呈现红色,持续4天例假期间胸部胀痛消失;第三个例假周期,28天,例假量正常,经血红,持续6天,脸部黄褐斑彻底消失。 该案例使用的药物很少,使用蒲黄作为君药并重用,一般医者使用蒲黄甚少超过10克,国家药典明示推荐使用量上限为10克,笔者使用了15克,这就是中医界流传的一句话,方剂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不同剂量使用取得的效果截然不同。 之所以在端午节要服用蒲黄酒,因为人在经过了冬季以及春季后,人体很容易遭受寒邪侵袭入宫体引发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梅季节饮用蒲黄酒可以有效改善这些症状,这是先辈累积出来的重要健康智慧。 进入夏季,人的睡眠会受很大影响,并且由于蚊虫很多,端午节要配上香囊,能起到有效改善这些影响的作用。 香囊主要原料有:朱砂,雄黄、香药。朱砂具有镇静、安神和杀菌等功效。中国古代用它作为炼丹的重要原料。过去以产在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的品质最佳而得名。雄黄,主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之功效。常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端午节看似祭奠屈原的节日,但随着历史变迁已经加入了生存健康的一些智慧在里面,端午节从健康这个角度上来看,已经演变为全民预防疾病的卫生节日了,那么你准备好了吗? |
企业邮箱|上海鼎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30003号-1|瑞宁网
GMT+8, 2025-5-3 11:39 , Processed in 0.0298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